作者為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一、公投的三個「第一次」這次的公投雖然不是台灣的首次,但卻創造了三個「第一次」。首先,這是數量最多的一次。2004年台灣首次公投共有兩案,2008年則有四案,而這次公投共有十案之多。其次,這也是公投法修法降低連署與通過門檻的第一次公投,也正因為如此,此次的公投案也格外之多。最後,這次更是台灣制定公投法後,有公投案順利通過的第一次,十個公投案中有多達七個超過門檻而順利通過。可惜的是,從整個公投連提案署過程開始,中選會的處理就荒腔走板,選民在投票當天可能耗費了史上最久的時間排隊。但儘管如此,公投的潘多拉盒子在台灣已經真正被打開,可以預見,未來的公投只會有增無減,並成為影響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此次公投結果的觀察與分析    針對此次公投,我們有以下幾點觀察:(一)拒領公投票的操作將消失這次通過的七個案子,在提案與連署過程中,多少受到公投法修法降低門檻之賜而得以成案。但從領票的人數與同意的票數來看,即使公投法沒有降低通過門檻,這七個案子依然跨越了過去雙1/2的高門檻。之所以如此,主因在於修法廢除投票率需達50%的第一關門檻,讓選民不能再以不領票來封殺公投案。在正反雙方都必須積極表態的情況下,十個公投案投票率均超過50%。事實上只要議題能夠引起民眾關注,被民眾認為與自己切身相關,民眾仍會願意展現自己的看法。但拒領公投票形同拱手讓不同意見通過,未來操作拒領公投票抵制的情況應會消失。(二)公投制衡行政立法力量增強十個公投案中,僅有冬奧正名一案屬於與主權相關的高度政治議題,其餘均為民生或人權價值的議題。受此次有七案公投通過的激勵,未來民生議題透過公投決定的可能性將會增加。這對行政與立法部門將形成另一種壓力。不論是立法與重大政策的形成,行政院與立法院不再享有獨斷的權力,而可能受到直接民意更多的制衡。至於高度政治性議題,此次雖然沒有闖關通過,贊成與反對相差也達百萬票之多,但卻是十個公投案中,正反意見最勢均力敵的一案。因此,未來藉公投操作高度政治性議題的可能性,未必降低。(三)「公投綁大選」將轉變成「大選助公投」過去操作公投綁大選,公投多被視為協助選戰動員的工具,但此次民眾對大選熱度明顯高於公投,大選反成為拉抬公投通過的助力,而公投搖身一變,不再只是幫襯的配角。另方面也因為公投案的通過並非天方夜譚,對於假議題的公投操作或許未必減少,但是對於具有意義的真議題公投,應該會受到鼓舞而增加。(四)選民對政府政策獨斷的反撲此次公投固然因為多屬民生或價值議題,被民眾認為切身相關,但另方面或許可以被視為民眾對當前民進黨政府獨斷專行,為所欲為的一種反撲。許多民眾關切,甚至有高度共識的議題,包括減少空污,以及隨之而來的能源政策檢討,開放日本核食等問題,執政者卻因意識形態而有不同的堅持,讓民眾覺得必須挺身表態,翻轉政府的政策方向。甚至連挺同議題的出現,都是源起於執政者前後立場的搖擺不定,導致許多挺同民眾選擇以直接民權的方式,迫使政府正視這問題,並拿出具體行動。(五)試圖以公投解決價值衝突未必是最好的方法這次公投案中,最針鋒相對的,就屬挺同與愛家價值的直球對決。挺同的發起固然源自於政府立場搖擺與遲遲不肯行動,但是這種價值上的衝突,卻也激起另一部份衛道人士的反彈。就結果來看,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顯然仍趨於保守,當挺同人士企圖以修民法一步到位的方式來追求完整的性別平等時,卻可能遭致對立價值者的激烈反撲。而直球對決的結果,更可能讓過去的一些進展往後倒退。這次經驗或許也提醒挺同支持者在追求平權價值時,必須更謹慎或是採較為漸進的方式來追求目的。因為公投的本質其實還是最直接的多數決,多數決與多數暴力常常只是一線之隔,而且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選項下,沒有折衷妥協的中間地帶。此次挺同兩公投結果,反對的票數幾乎兩倍於贊成的票數,如此懸殊的對比會讓多數立法者有更多顧忌,因而對更前進的平權立法怯步。(六)政黨操作公投綁大選難度增高由於公投成與通過案難度降低,可以預測未來公投案的數量不會太少。但是提案越多越容易失焦,而且各種議題可能交錯跨越了政黨的立場,尤其低度政治的民生議題更是如此。因此,政黨想透過操作單一明確的公投來進行選舉政治動員的難度勢必也會增加,用公投綁大選的效果恐會漸漸失效。三、中選會荒腔走板已成為公投絆腳石    此次公投與大選合併舉行,主其事的中選會出現不少問題,甚至已成為直接民主的絆腳石。其問題大致包括下列四項:(一)不僅沒有積極促成公投,反而橫加阻撓    公投既然是直接民權的展現,中選會作為一個選務的獨立機關,不僅應該排除政治力的介入與影響,更要積極促成民意的形成。可是此次中選會在公投提案與連署過程上,不斷對題目有所刁難,也花太多時間著墨在死人連署的問題,反而忘卻了自己的核心職責,政治色彩昭然若揭。此外,對以核養綠公投補件的阻撓,以及在法定時間之外,違法加註政府意見的公報,都被行政法院法官狠狠打臉。中選會的這些舉動,甚至不想理會司法裁判,都讓民眾對中選會的獨立性與公信力打上問號。(二)重大議題缺乏充分討論的空間    公投的意義在於喚起民眾對重大公共事務的關心,希望透過多元討論,讓社會對這些議題進行思辯,最後做出決定,而形成多數的看法或意志。但此次公投案,涉及議題數量很多,但中選會卻把重心放錯地方,花了太多時間在審查題目,查對連署真偽,並試圖追究原因,導致公投成案到投票,僅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對公眾理解、討論議題,以及做出最後決定,都顯得過於匆促。如果民眾因為題目過多與了解有限,僅是依著小抄只是蓋章,就完全背離了直接民權的初衷,更不是一個好的公決模式。(三)怠於建立公投E化機制公投法修法授權中選會建置電子連署與投票的系統,目的在降低公投相關門檻,讓直接民權更容易展現。但是修法通過已一年,中選會卻以資安理由一再推遲。此次公投題目多達十題,民眾不僅眼花撩亂,還必須花沉長時間進行投票。這些都形成了公投另一種形式的門檻與障礙。未來若公投議題更多,現行方式恐怕無法解決投票時間拉長的問題,恐將形成更大民怨。公投E化,已刻不容緩。(四)規劃不當引發民怨投票動線規劃不當,在此次投票過程中已釀成悲劇。台灣選舉經驗豐富,但未曾發生大排長龍,必須等候多時才能完成投票的奇特現象。這次大量的公投題目,增加了投票時間,而且選舉與公投綁在一起進行,讓公投反成為「卡」大選的關鍵因素,甚至另類「奧步」。許多選民因各種因素無法久候,被迫放棄公民權的行使,最後在台北市更引發了選舉無效的爭議。這些問題都讓中選會的公信力與聲譽蒙塵,更嚴重的是影響了選務的公正性,並製造社會的紛擾。四、期待中選會成為直接民權的助力    有了眾多第一次的公投,讓台灣直接民主進入嶄新的一頁,也讓大家對台灣直接民權有很深的期待。但可能因缺乏經驗,抑或是中選會自身未能堅守獨立機關不受政治力影響,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基本精神,讓這次的公投也留下許多令人詬病與值得檢討的地方。已成為眾矢之的的中選會,實在應該深自檢討,不是主委請辭就草草了事。我們真的期待中選會應該脫離黨派與政治力量,回歸民主公投制度的初衷,成為推動直接民權的助力,而非淪為掌權者的附庸與台灣直接民權的最大絆腳石!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ghang8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